?

書籍推薦 | 五本AIVA特選當代藝術理論書籍,抱著書本度過這個冬天吧!

● 2022.12.28

01: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Art, Visual Culture, and Climate Change 

by T. J. Demos, editor.
Scott, Emily Eliza editor.
Banerjee, Subhankar editor.


               

Publisher :  Routledge; 1st edition (February 26, 2021)

Language: English

Hardcover:492 pages

本書匯集了在國際范圍內,在當代藝術、視覺文化、激進主義和氣候變化的交叉領域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與新興的聲音。書中也提出了一些關鍵問題,如:藝術和視覺文化,以及他們的倫理道德與價值觀,為什么并如何對日益受到氣候破壞影響的世界,十足重要并產生影響?

本書以非殖民化和基于氣候正義的方法為基礎,結合環境人文學科研究,在與社會、政治和文化的交叉領域中,尋求拓展對氣候變化的考量。它同時拓展了生態批評藝術史和視覺文化的新興分支,朝著適應氣候變化復雜纏結現狀的方向,發展強勁而批判性的跨學科研究。

傾向于研究當代藝術和視覺文化、環境研究、文化地理學和政治生態學的學者和實踐者,將對本書的內容尤為感興趣。

02:   

Radical Museology: Or What's Contemporary in Museums of Contemporary Art?

by Claire Bishop, Editor.

Dan Perjovschi, Illustrator.

Publisher: Walther K?nig, K?ln (February 28, 2014)

Language : English

Paperback:88 pages

隨著公共資金緊縮性削減,許多當代藝術博物館被迫縮減預算、工作人員和采購規模。在《激進博物館學》中,紐約藝術史學家克萊爾·畢肖普 (Claire Bishop) 認為,財政政策和文化的時間性的不可通約性(incommensurability)——一個快,一個慢——指向另一種價值觀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博物館(以及廣義的文化、教育和民主)不再受電子表格那般陳詞濫調的控制,我們能夠由此接觸豐富多樣的歷史,能去質疑當下,并實現一個不同的未來。 作者討論了一些博物館中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如在埃因霍溫的范阿貝博物館 (Van Abbemuseum) ,馬德里的索菲亞國家博物館 (Museo Nacional de Reina Sofía) 以及盧布爾雅那的姆薩姆博物館(MSUM)等。

本書是對當今藝術中當代政治化表現(politicized representation)的重要宣言。

03:   

Goodbye, World!: Looking at Art in the Digital Age

by Omar Kholeif, Author.

Publisher:Sternberg Press (April 13, 2018)

Language : English

Paperback:212 pages

互聯網和后千禧年的科技,如何改變了我們的觀看并誕生一種新的文化形式?

1972年,NASA發射的Apollo17拍攝下"藍色大理石"(blue marble)圖像,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由此發生了劇烈變化。地球不再只是平和的、緩慢運轉的球體,而被認為是活動和超鏈接的溫室,并且還未能跟上其居民的步伐。互聯網已與人類社會高度捆綁,成為了所有網絡的網絡。在《再見,世界!在數字時代觀看藝術》一書中,作者兼策展人 Omar Kholeif 追溯了一種被數字化網絡傳播但也被其耗損的文化的誕生,他聚焦自2000年以來形成的文化和藝術景觀,旨在將一種通過后千禧年技術而出現的,用于觀看、感受和存在的新語言置入語境中,并主張對后技術狀態進行細致入微的理解。

04:   

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useum Display

by Steven D. Lavine, Author.

Publisher:Smithsonian Books; 2nd Printing edition (May 17, 1991)

Language : English

Paperback:480 pages

基于博物館、畫廊和節日的實踐,本書探討了美學、語境和隱含的假設之間充滿政治性的關系,這些因素支配著藝術品的展示和理解方式。由博物館館長、策展人以及藝術史、民俗學、歷史和人類學領域的學者作為本書的撰稿人,他們代表著博物館的角色,并表達了其作為藝術家與最終觀眾之間的中介的各種立場。

05:   

The Moon: From Inner Worlds to Outer Space

by L?rke J?rgensen, Editor.

Marie Laurberg, Editor, Contributor.

Anja C. Andersen, Contributor.

Stephen Petersen, Contributor.

E.C. Krupp, Contributor.

Publisher: 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 (October 23, 2018)

Language : English

Hardcover : 128 pages

幾乎從有文字記載起,人類便向往并崇拜著月球,也是長久以來藝術表達和科學探究的對象。涵蓋藝術、電影、文學、建筑、設計、自然歷史和歷史實物,本書在人類登月 50 周年(1969 年 7 月 20 日)之際出版,以 1969 年的登月為專題主軸(上世紀60年代,投入太空競賽的文化觀念深入人心并達到了頂峰),探究關于月球的圖像學歷史,從浪漫主義風景畫綿延到太空時代藝術,從大衛·鮑伊(David Bowie)到迪士尼。本書還介紹了從伽利略到美國宇航局(NASA)的各個時代的關于月球的科學研究,也講述了自古以來在各文化中長期存在的月球神話。

尤為特別的是,本書還探索了月光。這是 Caspar David Friedrich 、J.C. Dahl和 Carl Julius von Leypold 等畫家的浪漫夜景中的重要主題。而在 1930 年代,約瑟夫·康奈爾 (Joseph Cornell)、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í) 和馬克斯·恩斯特 (Max Ernst) 等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也將月光下的風景作為心理寓言進行探索。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動
全部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内射毛片内射国产夫妻| AV羞羞漫画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片网站|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免费| 一个色综合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a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日日夜夜嗷嗷叫| 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一本岛在免费线观看2020| 欧美一级片观看|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的动态图 |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色资源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269tv四季直播苹果下载| 天天看天天爽天天摸天天添|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区免| 日美韩电影免费看|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香蕉| 老司机午夜在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www.九色视频| 成人18视频日本|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日韩欧美综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