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工具 | 金屬表面肌理工藝-上篇
所謂“肌理”分開來說意指
肌為皮膚、理為紋理或質地,
“肌理”實指的是物體表面的紋路。
人們對肌理的感受
一般是以觸覺、視覺為主,
有些肌理需要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環境、
光線、或者氛圍中,
才能呈現某種美感。
隨著藝術家、設計師的關注點
更多地轉移到首飾表面的肌理,
他們或是從肌理中找到創作的靈感,
或是將自己的思想、情感
寄托于肌理之上,于是,
具有多樣性肌理的首飾作品便層出不窮。
想知道在當代首飾設計的創新中
怎樣更好地運用
金屬工藝肌理美學特征嗎~
本文帶你領略金屬表面肌理美學
與設計語言相結合,
看設計師們如何將其運用于
首飾作品的設計與制作。
Marta Arcos
Handmade minimalist unique different design silver
and smoky quartz ring textured.
當代首飾設計中,金屬表面肌理存在的形式各有不同,表現方法及工藝也多種多樣。首飾設計師提取各種肌理進行推敲、對比、重構后選擇最具代表性、最可將其質感和作品敘事相結合的肌理融入到作品里,創造出人為的、藝術的金屬肌理之美。
什么是金屬表面肌理?
首飾設計中,所謂金屬表面肌理是指金屬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指的是通過工藝與設計相結合,而在金屬材質表面形成的各種質感或觸感。表現為縱橫交錯、起伏不平、或粗糙或平滑的紋理變化,既有橫向的變化,又有縱向的變化。
肌理,作為一種材料特性被人們所感知,同時,它又可以通過不同的工藝、藝術手法來進行重塑。肌理的制作就是利用外在的物理力量、化學的方法,以及添加的手段,來設計、改變和制作金屬的表面效果,使之符合創作要求,與設計思想保持同一性。
金屬表面肌理的種類
金屬的表面肌理是通過不同的工藝來實現的,金屬工藝歷史源遠流長,不同金屬材料的融合呈現而形成的獨特風格。首先,從金屬材質的特性上看,由于不同的金屬其物理性質各不相同,比如說硬度不同,通過工藝所能產生的肌理效果也各不相同。
質地硬的金屬表面肌理邊緣輪廓清晰硬朗,肌理質地較軟、延展性好的金屬表面肌理起伏大但邊緣較為緩和;一般以鍛造肌理居多。
Rebecca the Wrecker
Stormy Weather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省Wallum地區收到暴風雨及洪災的打擊之后,藝術家Rebecca the Wrecker完成了這一個系列胸針的創作。第一次的嘗試在水災中丟失了,后來的嘗試因而變得過分謹慎,成品也毫無生氣。最后一次的嘗試中,藝術家刻意把蝕刻中的素材“遺忘”在陽光下,結果收獲了圖片中的四件作品。
從工藝的角度下看金屬表面肌理,能產生精細線性排列、富有裝飾性效果的肌理有花絲工藝、金屬編織工藝;能產生效果強烈、變化多樣、豐富、自然生動、刻畫寫實的肌理的工藝有鍛造工藝、鑄造工藝、鏨刻工藝(鏨花工藝和雕金工藝);能產生粗糙滄桑、模擬自然肌理效果的有蝕刻工藝、燒皺工藝。金屬材料通過多種工藝技法、可以形成多種肌理效果。現代首飾中,金屬表面肌理豐富多彩,大致有以下表格中的肌理效果:
不同肌理效果的美學特征
在首飾制作的過程中,對金屬的處理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每一種處理方式,都會呈現獨有的表面效果,這些表面效果形成了不同的肌理,假如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它們都具備不同的形式美感,均與不同的形式法則相關,比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這些美感又具有不同的特點,分析可見,這些特點與金屬加工技法息息相關。總的來說,金屬工藝表面肌理的美學特征有:偶然性、秩序性、復制性、繁復美、疏密性等。
下面,小編替大家針對這些不同的美感的肌理進行了一些總結和歸納~
鑄造肌理的偶然性特征
鑄造肌理是指鑄造工藝形成的肌理。鑄造工藝能夠重現自然界中具象和抽象的造型。鑄造肌理不再局限于自然造型,不斷延伸新的特點,比如:從自然界中提取有代表性的肌理進行夸張與重構,并通過鑄造工藝來實現這種夸張與重構。應該說,鑄造工藝所呈現的金屬表面效果可謂豐富多樣,有平整的、顆粒狀的、線狀的、塊狀的、整齊排列的肌理、雜亂無章的自然肌理等。總的來看,這些鑄造工藝肌理具有偶然性特征,這是因為鑄造工藝的不可控性造成的。
這種肌理效果往往具有出其不意的美感,它的形成真可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鑄造工藝肌理的偶然性特征留給了人們無限的發揮空間。當下很多首飾設計作品呈現出鑄造肌理的偶然性審美特征,這種審美特征結合首飾作品的造型、結構、材料以及作者的思考與情緒,表達著一個個故事,一段段情感體驗。
鏨刻肌理的秩序性特征
Katherine Campbell Legg Gallery Brooches
鏨刻工藝的所形成的肌理具有極強的裝飾性。我們知道,鏨刻工藝包括鏨花工藝和雕金工藝。鏨花工藝就是在金屬上借助錘敲來完成的工藝,鋒利的鏨子在金屬片上鏨出凹陷的花紋圖案,鏨子的形狀決定了肌理的形狀,隨著錘敲和鏨刻的次數不斷增多,所形成的肌理也不斷增多。應該說,鏨花工藝形成的肌理具有民族特性和地區特性。
總體來看,無論是鏨花工藝、還是雕金工藝,盡管它們所形成的肌理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由單一、或是多個單元形態所構成的肌理,有時,它們顯得工整,有時又顯得散亂,但它們的秩序感是顯而易見的,往往是以某一個特定的形態作為基本因子,隨著鏨刻的不斷深入,這些用特定鏨子或鏨刀制作出來的鏨痕和刀痕得以不斷疊加、排列、鋪陳、覆蓋以及堆疊,塑造出了千變萬化而又富有秩序性的肌理。
錘揲肌理的復制性特征
錘揲肌理是指錘揲工藝形成的肌理。錘揲工藝就是利用金屬的延展性,通過不斷的退火和鍛造將金屬從金屬片塑造成立體的形態。此外,還可以在立體形態的基礎上,選用不同錘頭形狀的錘子或鍛造工具進行鍛打,從而在立體形態的金屬表面制作各種肌理。
鍛造工藝肌理看似帶有一定的隨機性,給人一種自由、原始的視覺感受,然而,從錘揲鍛造的過程來看,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錘揲的動作重復成千上萬次,這就決定了錘揲肌理的復制性,它是把一個最基本的單元肌理進行無限復制、疊加和鍛造而形成的。每一個單元肌理都具有較高的相似性,通過不斷地重復和疊加,形成大面積的肌理群。
花絲肌理的繁復美特征
花絲肌理是指花絲工藝形成的肌理。花絲工藝主要通過“掐、填、攢、焊、堆、壘、編、織等八種技法”來進行制作。花絲工藝具有強烈的立體線性肌理效果,而且形成的線性肌理縱橫交錯、虛實相交、細致縝密,多由曲線構成、給人一種繁復的視覺效果。這些線條,不論是素絲還是花絲,經由裝飾性地排列組合,形成縝密、厚重、繁復與細密的形式美,可以說,繁復美就是花絲工藝的代名詞。
在八種技法中,掐、填、攢三種技法屬于金銀線條的制作階段,焊、堆、壘、編、織燈五種技法,則把這些金銀線條堆疊在一起,是形成花絲工藝“繁復美”特征的主要成因。
肌理在現代首飾設計中越來越重要,首飾表面處理的技術與藝術也逐漸成為部分設計師或藝術家的突破口,他們以肌理為載體來傳達情感與設計思想,同時,在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佩戴者的情感體驗,思考如何讓佩戴者通過自身的審美體驗去感受作品,并對作品做出新的詮釋。
今天帶著大家認識與了解了四種金屬表面肌理的特征和它們與首飾設計結合的運用。金屬表面肌理的應用在一定程度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其一是設計者主觀上對于工藝的理解,其二是設計者對于材料物理特性的把握。
想要了解更多的金屬表面肌理的處理工藝,與大家相約下期首飾工具專欄哦~
撰稿:Krystal 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