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公布,榜首竟然“不是人”!
備受關注的
“2021 ArtReview Power100”榜單
11月30日在官網(wǎng)公布
作為知名國際當代藝術刊物
《ArtReview》每年會在十一月刊上
評選出100位當年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藝術界的變化趨勢
而讓人大吃一驚的是,今年位列榜首的
不是任何一位藝術家、學者或團體的名字
而是一串“神秘”代碼:
E R C - 7 2 1
這個超越人類的Top1究竟是誰?
前十位中有哪些我們熟悉的名字?
世界當代藝術家們正在思考什么問題?
Top 01
ERC-721
非同質化代幣標準
Nyan Cat
非同質化代幣,英文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簡寫為NFT。NFT簡單來說,就是區(qū)塊鏈的一個條目。因為NFT的不可替代且不可分割的特性,它可以用來代表獨一無二的東西,比如博物館里的蒙娜麗莎原畫,或者一塊土地的所有權,甚至是虛擬收藏品。例如你購買了一件藝術品,它可以被展示被復制,但只有你是它的實際擁有者。
ERC-721是NFT最早的標準(每一種代幣都需要一個單獨的智能合約),它的出現(xiàn)顛覆了藝術市場,將當代藝術與迷因文化融合在一起。隨著“加密朋克 CryptoPunks”等項目在2017年掀起了游戲化虛擬收藏品的熱潮,ERC-721 將數(shù)據(jù)變成了虛擬財產(chǎn),藝術界也開始意識到數(shù)字文化可以變得稀有。
Larva Labs, 9 Cryptopunks, 2021. Courtesy Christie’s
隨著去年加密藝術家Mike Winkelmann(又名Beeple)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約4.5億人民幣的驚人價格售出,藝術市場發(fā)現(xiàn)了新一代的收藏家,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也找到了一種繞過舊的交易系統(tǒng)來售出藝術品的新方法。
很難預測這段代碼在未來會如何演變與發(fā)展,但在2021年,藝術市場與藝術文化的所有傳統(tǒng)假設都被拋入了混亂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不確定性中。
Top 02
Anna L. Tsing
人類學家
Photo: Feifei Zhou
Anna L. Tsing是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人類學系的教授,她關注于科學研究與藝術表達的相結合,并在其中進行了有效的銜接,試圖用藝術重新構想人類世,為我們當前的生態(tài)危機提供反思。
在2015年的著作《末日松茸》中,Anna通過研究松茸的采集和貿(mào)易,檢視當代的環(huán)境歷史、全球商品生產(chǎn)供應和科學,透徹分析人的生存與周圍世界之間的脆弱合作。
除此以外,Anna與Jennifer Deger、Alder Keleman Saxena 和 Feifei Zhou 共同進行了一個持續(xù)的策展項目“野蠻地圖 Feral Atlas”,超過100位科學家、人文學者和藝術家參與其中,共同探討“人類基礎設施設計之外的影響”,項目成果集中體現(xiàn)在數(shù)字互動平臺。
Home screen of the online Feral Atlas.
Courtesy Feral Atlas
Top 03
Ruangrupa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當代藝術團體
Courtesy ruangrupa
每5年舉辦一次的卡塞爾文獻展 Documenta將在2022年6月至9月舉辦第15屆,本屆展覽由印度尼西亞當代藝術團體Ruangrupa負責策劃,這是文獻展第一次由亞洲藝術團體策劃。
Photo: Gudskul / Jin Panji, 2019
Ruangrupa于2000年在雅加達成立,通過展覽、藝術節(jié)、藝術實驗室、工作坊、調研和線上線下的出版等方式,在城市語境和東南亞文化內持續(xù)推進其平等主義的藝術理念。2015年到2018年,ruangrupa開發(fā)了一個跨學科文化平臺(GSE),為文創(chuàng)人才、社區(qū)和機構的維護和處理建立了一個支持系統(tǒng)。2018年至今,他們還發(fā)起了一項當代藝術集體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的專業(yè)機構——在一個集體工作的公共教育空間里,分享經(jīng)驗,促進批判與實驗性的對話。
2022年的第15屆卡塞爾文獻展以“米倉”(印尼語lumbung)的概念為核心,強調分享與共識。
Top 04
Theaster Gates
社會實踐裝置藝術家
Photo: Sara Pooley. Courtesy White Cube, London
Theaster Gates是國際著名的藝術家、表演者、學者、社會活動家,也是芝加哥大學視覺藝術系教授。今年三月,他的個展“多寶閣”曾來到上海PRADA榮宅,以“訪客、幽靈與宅邸主人”三種身份和中國觀眾近距離見面。
Photography: Prada
在位于家鄉(xiāng)的芝加哥Richard Gray畫廊中,Gates將一家倒閉的五金店和里面所有物品擺進展覽空間,這個地方在關閉前既是社區(qū)中心,又是商店。Gates的作品涉及城市規(guī)劃、宗教空間和手工藝品,他致力于通過將城市規(guī)劃與藝術實踐相結合來振興服務欠缺的社區(qū),在人文藝術方向有著極大貢獻。
Photography: Richard Gray Gallery
Top 05
Anne Imhof
視覺藝術家、表演藝術家
© Photo Nadine Fraczkowski. Courtesy Spruth Magers
Anne Imhof 今年在巴黎的東京宮舉辦了她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一場演出“靜物 Natures Mortes”,這場表演如史詩般融合了身體、音樂、繪畫與空間。Imhof 通過構造一個不穩(wěn)定的多調時空,讓觀眾如閑逛者一樣,即時地觀察、反應、行動、停滯或遐想......
Natures Mortes
自2017 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憑借作品《浮士德 Faust》代表德國館獲得金獅獎以來,Imhof為當代藝術帶來了許多新鮮血液:承載著哥特式亞文化的活雕塑,它將這個時代最緊迫問題暴露在觀者面前,激發(fā)了觀者的焦慮。”
對于自己的展覽,Imhof這樣說:“它給予了我們一種對于過去的極其坦率的思考,同時也在某種意義上對未來、對思考的價值、對于性別多樣性以及女性的榮耀等等問題做了審視,它教會我們?yōu)楹味鴳?zhàn),何時而戰(zhàn)。”
Faust
Top 06
Fred Moten
詩人、學者、文化理論家
Fred Moten. Photo: Lamont Hamilton
Fred Moten是紐約大學的表演研究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杰出榮譽教授,曾在杜克大學、布朗大學及愛荷華大學任教。他的作品探索批判理論、黑人研究和表演研究。
敏銳的洞察力使他與一長串藝術家保持長期的合作,例如藝術家曾吳、錄像藝術家Arthur Jafa等。今年,Moten 繼續(xù)與Stefano Harney合作,發(fā)行了《All Incomplete》(2021 年),講述關于影響和環(huán)境以及共享性。
All Incomplete
Top 07
曹斐
藝術家
Photo: Jin Jiaji
作為中國最杰出的當代藝術家之一,曹斐今年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最為全面的回顧展《時代舞臺》,這也是她在中國大陸舉辦的首個機構個展。展覽中,曹斐運用影像、戲劇、虛擬現(xiàn)實技術和裝置等多元媒介,以超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方法反映了全球化浪潮下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以及社會疾速發(fā)展對個體生活的影響。
曹斐于2019年擔任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評委,以及勞斯萊斯“繆斯”全球藝術項目藝術家遴選委員會提名人。在這個大流行時期,她對于孤立、技術異化和反烏托邦資本主義主題的探索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
Top 08
Karrabing Film Collective
電影藝術家團體
The Jealous One (still), 2017. Courtesy Karrabing Film Collective
Karrabing Film Collective由澳大利亞北領地30多名原住民成員,以及80年代初加入的批判理論家 Elizabeth Povinelli組成。
他們關注于土著群體與當代定居殖民主義之間的種種沖突,運用歷史影像、情景再現(xiàn)與旁白等多種手段,審視并挑戰(zhàn)與國家間的關系。
The family
在藝術界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后,團體今年與 WeTransfer 和倫敦蛇形畫廊合作,籌集資金。Karrabing Film Collective還和上海紐約大學當代藝術中心合作,推出展覽“石頭在聽嗎?”
Top 09
Carrie Mae Weems
藝術家
Courtesy the artist
Carrie Mae Weems的藝術探索從1980年年代開始,就持續(xù)關于黑人主體性,尤其是黑人女性主體性,這一當代藝術話語的中心。她不斷地通過攝影、文字、視頻、裝置、織物、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作品進行表達她的關注。
然而直到十年前,她的創(chuàng)作長久才得到穩(wěn)步的認可,這本身也正是顯出了她所研究的權力結構問題。2013年,她獲得了MacArthur的“天才獎”,一年后成為了第一個在古根海姆舉辦回顧展的非裔女性。無論是作為思想家還是創(chuàng)作者,Weems已經(jīng)穩(wěn)固確立了在當代藝術的先鋒地位,對年輕一代的藝術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Nyan CatUntitled (Woman and daughter with makeup) from Kitchen Table Series, 1990
Top 10
David Graeber & David Wengrow
人類學家 & 考古學家
Photo: Kalpesh Lathigra
已故的人類學家David Graeber(1961-202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之一。過去十年,他與考古學家 David Wengrow 共同撰寫的《萬物的黎明:人類新史》于今年出版。這本書重寫了人類所共同經(jīng)歷的過去和即將前往的未來。
David Wengrow說,《萬物的黎明》綜合了近十幾年來尚未走出專業(yè)期刊進入公眾視野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關于可能性的歷史。自出版后,這本引起了人們各種討論,也吸引了藝術界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