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VA Gallery | Jiayi LAO - 窺探,和被凝視著的自我
AIVA Gallery很榮幸為大家介紹新進藝術家:
Jiayi Lao
勞佳昳,金工與藝術首飾創作者,2016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9年完成了羅德島設計學院首飾與金屬工藝碩士學位,現居上海。
Jiayi的作品主要圍繞人與首飾的互動參與性的表達。作品被選入Marzee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how 2019,羅德島學院首設設計研究生2018雙年展以及2019首飾系三年展,并被邀參展2017年大學生藝術博覽會。曾獲2015年國家獎學金,2016年周大福獎學金,2017年羅德島設計學院獎學金等。
Peeker-窺視者
"我經常發現自己在窺視其他世界。我沒有意識到這個習慣,直到我開始反思它。無意識窺視我生活的經歷讓我對自己的動機和他人的動機有了更深的思考。從“窺探者”的角度來看,我把自己的行為看作是一種小的、私人的、想要仔細觀察的欲望。
我相信我們的潛意識可以為我們選擇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然而,在公眾的心目中,偷窺或以偷窺的方式觀看更多的是一種消極的行為——侵犯隱私。在作品集中,我從一個更微妙的角度重新審視和探索這種行為。我的目的是通過鏡像對象之間的關系,它們所反映的外部環境以及看到和被看到的相互關系來強調這種行為的本質。"
——Jiayi Lao
Peeker-窺視者
Peeker-窺視者
"當我經過一扇窗戶時,我總是往里面看,無論是安靜的辦公室還是有彩色櫥柜的嘈雜的餐廳。在每個視圖中,我看到我的臉與場景重疊。然后,由于視角的轉變,空間顯得更加廣闊。我發現我的表情很奇怪,在別人看來就像我。我開始更多地思考偷窺自己和自我反省。
這個情景應該是這個項目思考的最初的來源。對于自己的陌生感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強烈的好奇心。我們自身很難發現陌生感,我們熟悉自己的身體,熟悉自己照鏡子時自己的臉,甚至在自拍時我們都熟知自己臉最完美的角度。只有從別人視角的照片,或是錄音中感受到自己與他人視角中自己的不同。窗戶的鏡面效果給了我特別的媒介去體驗這種感覺,追尋著這個陌生感。我開始從新思考這個行為的意義。"
Behind the window 是我感興趣于這個主題后做的第一個作品,這個25個各類形狀的窗戶縮小之后的吊墜,上面裝飾了細縫與小圓孔。窗戶是我的一個切入點,它是一個特別的入口,他在劃分了空間界限的同時又給予了外部人們可以企及這個空間可能性,它就像是這個神秘空間的窗口,我們不確定在下一秒我會在窗戶中看到什么。窗戶劃分了他人的領域與我,當我凝視窗戶時,拋光的玻璃表面映射出了我的眼神,那是陌生的,是他人視角中的我。
我在偷看什么?
是我的眼睛為我找到了空間,
還是我的心,還是我的恐懼?
鏡子對我來說是什么?一個障礙嗎?反映嗎?
或者,一個新的空間?
裂縫,洞,黑暗,鏡子,陰影。我在找嗎?
背后是什么?
誰定義了鏡子兩邊空間的內部和外部?
這些問題就如同線索引領著我
去尋求這些答案。
The Device of Wonder-自省之物
The Device of Wonder-自省之物
The Device of Wonder-自省之物
The Device of Wonder-自省之物
An object
like a lens, an eye, a door hole
I looked in, trying to find something
I saw myself
blinking eyes
when I looked again
I saw an endless narrowing abyss
I saw the blurred uncertain color
"當我開始尋找我周圍的窺視者時,我發現我們總是被注視著。"
我們甚至赤裸裸地暴露在這個宏大的世界里,被多種形式的眼睛注視著。我的喜好被數字化的記錄下來,我的外貌被各種圓形的鏡頭觀察到,我的足跡慢慢的流向數字化的世界。在數字世界中,我以一種更接近“真實的我”的形式存在,里面記錄著我的喜好,我的的經歷、情感和偏好。
但是偷窺者處于一個更隱蔽的位置,而且無處不在。他們在自己的舒適區,甚至不需要觸摸別人的真實空間。
圓形的鏡片或拋光的表面成為觸摸和理解一個人或事物的獨特媒介。每個人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鏡頭背后,我們通過這個通道尋找一個新的世界。
The Device of Wonder-自省之物
從自然中的一灘水面開始,人類開始認識了自己。
《The Device of Wonder》
“鏡面的表面從自然中的一灘水面開始,人類開始認識了自己。光的不可琢磨,投影的真實,讓人類在好幾個世紀中都臣服在它所影響而成的圣神光環之下,而閃閃發光的珠寶的權利與魔力也依附于那具有奇幻色彩的光,世代受人追隨。
而當我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人本能的無法擺脫鏡面和光對人神經系統的影響。而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各種高反光表面的世界中,與光的對話不在是傳統社會圣神的儀式。無處不在的發光屏幕,玻璃幕墻的大樓,各個角落的鏡頭,自拍,影像,AI,自媒體,隱私。過多的信息隱藏在了現在社會的鏡面表面之后,如革命般的在這個表面的背后鏡像出了一個扭曲的虛擬的世界。就如納西薩斯沉醉于睡眠中自己的倒影一樣,越來越多的人也沉醉于鏡面后的自己,沉醉于鏡頭眼中的自己。鏡面以及背后的世界似乎以另一中形式的宗教崇拜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中。
在創作中我更感興趣于當代社會中的鏡面材料與人之間的關系,例如玻璃幕墻,手機,鏡頭,屏幕等,思考人與這些鏡面表面的關系,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是語境。”
——Jiayi Lao
The Device of Wonder-自省之物
是否需要重新定義“完整自我”在當代的生活?
我們可以看到人自主性的
將這種數碼產品
以一個生硬的方式佩戴在身上
似乎像是另一種形式的首飾
就如原始時期
人類將拾得的貝殼串聯掛至在身上一樣
他們成了除首飾之外另一個與身體有關的物體
《Refusal》
“我盯著我的手機,我最親密的窺視者。它記錄了我在這個黑暗的世界里四年的生活,它與我所有的朋友都有聯系。它成為我的一部分,獨立于我的肉體,它甚至比我更清晰的保留著我每天的記憶。同時,它也是我的數字世界的一個窗口。我躲在這扇窗戶后面,有意識地偷窺。”
refusal-拒絕
“這個系列主要是對手機這個產品以及人類過度依賴于這個媒介的反抗情緒的幽默表達。特別是對于聽筒,鏡頭等意項的符號化表達。我希望通過一個強有力的彎折的形式,表達對于時常處于手機世界中的拒絕。這里的拒絕不僅僅包括個人與手機的關系,也包括手機與他人,鏡頭與觀眾,拍攝人與被拍攝人。作品更希望人們能反思如何去處理我們因擁有這個產品而擁有的權利與界限的問題。“”
refusal-拒絕
refusal-拒絕
“是否需要重新定義‘完整自我’在當代的生活? 數字世界已經變得密不可分。珠寶與身體的關系成為‘完整自我’的一個很好的隱喻。我們與另一部分的親密關系隨時可能失去。我們傾吐我們的愛和熱情。“它”成為我們另一自己——我們的審美、我們的財富、我們的喜好等。我們把自己完全信任的一部分抽離出來,放入這個黑色的容器中,這個看似與自己最親密但又最開放的地方。放到云端——一個每個人都能看到它的不可觸摸的地方。”
refusal-拒絕
refusal-拒絕
Jiayi的系列作品
《The Vanishing Cube》
即將在AIVA Gallery與大家見面,
欲收藏的朋友歡迎聯系公眾號后臺
The Vanishing Cube
The Vanishing Cube - 消失的立方體
Year: 2018
Materials: Gold-Plated brass
Size (in millimetres): 80 X 80 X80 mm ,9 pieces
Image credit: Andong Zheng
160 RMB/ Pair
《The Vanishing Cube》
我們如何定義一個物體?是通過表象?還是通過本質?當表象改變,本質是否也重新被定義?
“在the vanishing cube這個系列中我從構建一個用線條定義的立方空間開始,通過對線條的變形,溶解與重組,試圖重新去探索呈現這個空間的可能性。線條在這個空間中自由摸索;當構成立方空間的直線變換成交纏的曲線時,我們又將以什么樣的視角重新看待這個空間?”
How do we define an object? Through appearances? Alternatively, by essence? When appearances change, is essence redefined?
“In the Vanishing Cube series, I started from building a cubic space defined by lines. By deforming, dissolving and reassembling the lines, I tried to re-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presenting this space. The lines grope freely in this space,when the straight lines that make up the cubic space are transformed into interlaced curves. On what perspective will we redefine this space?”
——Jiayi Lao
The Vanishing Cube - 消失的立方體
The Vanishing Cube - 消失的立方體
Jiayi的系列作品也提醒著我們對于“動機”的思考。朋友圈和各種社交軟件的產生,使得我們可以一年不和“朋友們”說上一句話,卻依舊“保持聯絡”,可以10分鐘內迅速了解一個陌生人最近的生活。它也是一面方便窺視的“單項玻璃”,光怪陸離盡在其中,作為窺探者,卻可以安然的“置身事外”。
The Vanishing Cube 佩戴示意圖
The Vanishing Cube 佩戴示意圖
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下
人人都是窺探者、被窺探者、
旁觀者、當事人
不難從Jiayi的作品里感受到
她對生活的敏銳觀察
和對人性的細致捕捉
精巧的工藝和結合她生動的切入點
呈現給了我們一件件扣問心靈的作品
仿佛在每一個光滑的鏡面下
折射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