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70年,中國還需要美術館和大學嗎?

● 2019.09.19

 在上周的AIVA藝術半日談中,一場來自美術館、海外大學和藝術教育機構三個領域的藝術對談:課堂之外的藝術教育為現場觀眾帶來了重新審視當代藝術及教育的視角。

三位對談嘉賓從自身角度出發,互相碰撞觀點,共同探討:當代的美術館與大學所扮演的角色,以及50年后,美術館或大學是否還會存在等問題的設想。

今天我們將和大家分享對談的全部文字整理,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對 談 嘉 賓

 對 談 嘉 賓 

(以下為對談現場文字整理)

對談現場

對談現場

王姝曼:大家好,我是OCAT的姝曼,很高興今天在AIVA和大家分享我們這次展覽,以及分享我對于藝術機構在公共教育方面的看法和感想。

冷健:大家好,我是AIVA執行院長冷健,今天也是在AIVA的主場,歡迎參加這場活動的所有嘉賓和觀眾。

姜節泓:大家好,我是姜節泓,特別感謝AIVA對于這次活動的支持,讓我有機會在這里和諸位見面交流。特別感謝海達女士的光臨,以及挪威領事館對我們的支持,另外還有本次“何人說夢:來自挪威的當代藝術”展覽的擁有者OCAT。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藝術教育和文化宣傳在當下時代里的變遷。

我是剛回上海,回來之前,我們大學開了一個會,設想今后5-10年的發展計劃,每個學院需要一位代表發言,我代表美術學院。我在Slideshow的第一頁就提了一個問題'Do we need a university today?',我其實滿懷疑的。

姜節泓

姜節泓

我兒子今年五歲,小學第二年,他的書包永遠是空的,他所有東西都是在網上學的。很多大學老師課前在網上搜集教學資料,第二天上課時候販賣給他的學生,那學生不會自己去看嗎,還需要老師嗎?換句話講,在今天,大學的角色究竟是什么?跟30年前有多少不同?

同樣,30年前中國的美術館是什么樣?今天又是什么樣?當我們所有的作品都可以在網上找到,我們要美術館干什么?講到冷院長,我們為什么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方做這樣一個學校?我們為什么要做中國和英國教育的橋梁?你的角色又是什么?

我們今天就圍繞這些問題可以做一些探討,我是拋磚引玉,接下來請兩位老師談談。

王姝曼:我先接下姜老師剛提出的問題,我們究竟需不需要一個實體的美術館或博物館。

王姝曼

王姝曼

現在科技發展非常之快,很多美術館博物館愿意在網上分享他們的版權。前幾年一個荷蘭的博物館,把所有收藏的作品版權都公開在網上。這個時候觀眾就會說,我跑這么遠去看這些作品還有沒有意義呢?

我們從這次展覽中舉個例子,有件作品是來自聲音藝術家雅娜,她的作品是一個音頻,你當然可以在家里聽,但這跟在美術館里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為她做了一個完全昏暗的大空間,中間打了一個非常微弱的燈光。然后大家可以聽到四個音響傳來的立體的海洋聲音,帶來很強的抽離感。

你只有真正地來到了美術館,走進了藝術作品,走進了藝術家心里,你才能接受到他的語言表達。對于是否我們還需要美術館,我個人會說是,肯定是需要的,這樣才能身臨其境的去感受藝術家在說什么。

那我也想問問冷院長,對于這個姜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

冷健:AIVA成立到今天已經差不多15年的歷程,在國內來講,是一個體制外的私立學校。

過程中,有不少商業機構來問我們,你們在藝術教育方面做得很好了,有沒有考慮往互聯網+這個方向走?往在線教育的方向走?把課程share到網絡平臺,推廣你們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冷健

冷健

其實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索,我并沒有抗拒這種提議。但是我也在想,很多時候在網上只是獲取信息,如果學生要獲得多元素養,很難僅僅通過視頻課程來達成的。

很多同學經過學習后會有這樣的感受,在線下學校可以接觸到非常多元的資源,而且是更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從而更了解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海外學習模式,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夠在之后的學習當中更加游刃有余。

姜節泓:我接著冷院長說的,她雖然是在談教育,但其中一個重要的過程是文化交流、文化轉譯的過程。西方的教學和中國的教學,西方的藝術和中國的藝術不一樣。

我們家最近在做裝修,我找了一個室內植物的店,里面列的非常清楚,哪些植物是非洲來的,哪些是澳大利亞來的,哪些需要陽光,哪些不能有陽光。我很好奇非洲的植物在英國能長活嗎?那店里就說,我們是做過調研的,這些植物搬過來后用英國的土壤是可以存活的。

這個就讓我想到我們在做的藝術教育或展覽。

對談現場

我選擇的展覽作品都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作品,以及,它們在討論的問題都是我們中國觀眾可以一起討論的。

西方和中國的東西做交流時,我們首先考慮的,就是建立一個共同的平臺,一個有效的土壤機制,一個跨文化交流機制。

接著我想問OCAT一個有挑戰性的問題。你們團隊非常年輕,這是優勢,但是團隊變化很大,做上一個展覽和做下一個展覽是完全不一樣的人。那你們是如何保持這個運作方式?或者說是用什么樣的機制來做積累的?包括策展和公教的經驗。

王姝曼:很多中國藝術機構目前都存在人員流動相對較大這個問題。

人做一件事情,肯定要有所回報,回報可以分為物質和精神的。物質的很簡單,可能是待遇或其他。精神上的,當你的藝術想法和機構相符合的時候,你就會愿意把時間投入在工作上。

OCAT上海館比較專注于媒體藝術和建筑設計兩塊。我們的展覽或公教活動都是比較偏學術性和理論性強一些的。

對談現場

對談現場

有一件事情,我們一直在堅持做,甚至很重復。我們會把每一場講座甚至對談做一個全部的文字記錄。幾年過去了,這個文字的內容是非常多的,這個工作也是非常枯燥的。

很多人都是抱著想要去記錄藝術的想法進入機構,但真正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所處理的事情其實是很繁瑣,非常單一的,這個時候你覺得它還跟你的理想匹配嗎?個人和機構是否還在同一頻道?包括我們的觀眾是不是也能跟我們同一頻道?這個其實是我們一直在考量的事情。

姜節泓:那我順著這個話,問冷院長一個問題,我們眼看AIVA一下子變成十五歲了,當初我們一起建立這個學校還歷歷在目,時間過得很快。這么多年里,AIVA一直不斷和美術館做一些合作,為什么要這么做?

冷健:今天對談之前,我也讓同事把我們這么多年跟美術館合作的記錄拿出來看了一下。差不多最近四五年間,我們跟上海超過15個藝術機構和美術館合作了大概有近70場次的公教活動。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們是有理想的,我們在做的事情不僅要讓我們自己的學生能夠有所得,也希望跟公眾有交流,讓公眾對藝術,對設計有更正確的理解,甚至通過我們的活動,讓大家發現藝術離我們沒有那么遙遠。

除了講座、研討會、對談,我們更多的是會有一些工坊,動手做,參與的藝術活動,很多時候都是免費的活動。但是我覺得對于藝術教育機構來說,如果連這樣的責任心,社會責任感都沒有的話,可能跟我們自己的初衷也就背道而馳了,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我們非常注重美術館看展的教學安排。因為在AIVA的這一年,學生們不僅是發展自己的創作項目,在學校學到更多東西,還需要走出去,去看當下的藝術設計產業里,有哪些可以被吸收的點。

所有美術館真的是花了很大的精力、物力、人力、財力在展覽上,像姜老師這樣的策展人,他花了三年的研究時間來向大眾呈現這樣一個展覽,我相信只要去看,你應該就會有所收獲。

更何況我覺得現在的美術館做得也比較好,比如我們作為教育機構去美術館可以預約導覽,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展的感念,藝術家創作的過程,這個對它們而言是非常好的學習過程。

姜節泓:我們看到今天大學的角色、美術院校的角色、美術館的角色,不用說30年前,10、20年就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OCAT的空間如果是三十年前做美術館的話,不可想象,連窗都沒。但OCAT是做新媒體的話,這個空間就太適合不過了,感覺是定做的。所以說藝術的變化和空間的變化,都是相應的。

這個讓我想起一個問題來,如果說2070年,50年之后,中國的美術館是怎樣的,中國的大學是怎樣的?

王姝曼:這個太難回答了,說一些我的個人淺見。

剛才我們提到了互聯網對現代大學和現代美術館的沖擊,就像剛才冷院長說的,她并不否定這個事情帶來的影響,甚至也愿意嘗試發展的結果,其實我覺得美術館也是這樣的。

20年前你不能想象可以用VR眼鏡在家里看一個虛擬展覽,再過幾十年,我們也不知道科技能不能發展到當你在家,就可以完全真實地進入到一個空間,完全真實地面對面見到一個作品。

王姝曼

王姝曼

我個人認為,科技是一定會改變無論是藝術品還是教育的方式。但是我覺得我們也不能消極地覺得科技的出現就會把這些傳統的方式取代了,一定會有把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往好的方向發展。大家都在擔心有一天所謂的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人類,人類會不會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這個其實也是當代藝術界一直在討論的問題。

大家分為兩種看法,有的人覺得人工智能的出現就是人類的末日,也有人覺得人工智能是人類科技前進非常大的一步,能夠解決疾病,解決很多我們現在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個人是持一個很正面的想法。

姜節泓:50年之后,我們還有大學嗎?

冷健:我覺得學校這個載體一定會有的,就跟家庭這個載體還是會存在一樣的。

其實大家到學校不僅僅是為了學什么,學校更多時候是在對一個人重塑。作為教育者,很多時候希望是對人有所培養,對綜合素質提供好的培養模式。50年后,學校用到的教育手段很有可能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社會政治環境的變化,有更多元的形式出現,但是這個載體我覺得一定還會存在。

姜節泓:我覺得50年之后,會有很多期待。在國際化的交流當中會發現,我們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們當然希望中國的美術館有自己偉大的收藏,我指的收藏是指重要的藝術收藏,比如你到大都會,別人可以拿出一張倪瓚的畫,我們這里哪個美術館可以拿出一張倫勃朗的畫?搞了半天我們也是倪瓚的畫。我們可能現在精力和財力也僅僅是本土的,而不是國際的東西。但凡西方任何一個美術館,都可以拿出一個很重量級的中國藝術作品,我們就沒有法國藝術作品,挪威藝術作品,這樣我們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可以跟很多機構做一些平等的交流。

我們也希望中國有更多排名前百的大學。我們有很多追求,很多雄心,但我們常常要知道的是,當我們在追求進步的時候,別人也在進步,別人沒有站著等你,我們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是在增長的過程中要有更好的交流,交流會幫助我們自己,交流會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

RECENT EVENTS

近期活動
全部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爽天天天天天天天| 亚洲jizzjizz妇女| 日本大胆欧美艺术337p| 亚洲视频天天射| 西西人体44rtwww高清大但| 国内偷窥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壮汉男同志69可播放| 91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成**人免费一级毛片|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波多野结衣教室| 又黄又爽免费视频| 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xxxxx做受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波多野结衣伦理电影在线观看| 噜噜噜在线视频| 青青草原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福利| 91视频免费网址|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中文天堂在线www| 日本人成18在线播放|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亚洲综合五月天| 福利视频你懂的|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色综合久久一本首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