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T首飾教授Bin講座回顧 | 萬萬沒想到!“鎧甲般”的3D打印首飾戴起來竟然那么酷!
昨天,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當代首飾藝術家 Dr. Bin Dixon-Ward 冒著大雨來到AIVA,與現場熱情的觀眾一起分享了她對3D技術在當代首飾上的研究,以及個人首飾作品背后的故事。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回到活動現場,聽一聽教授精彩的分享。
主講人介紹
Dr. Bin Dixon-Ward
澳大利亞當代首飾藝術家
目前執教于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Bin Dixon-Ward 是一位當代首飾藝術家。她擅長運用數字技術和3D打印技術。個人作品曾在澳大利亞、歐洲、日本和北美等展出。獲得包括日本Itami獎和Toowoomba當代可穿戴設備學生獎(2011)在內的多個獎項。
Bin的作品被不同國家的個人和公共機構收藏,包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皇家藝術學院麥克米蘭收藏和巴黎盧浮宮。
活動現場
Bin特別帶來了她非常有意思的個人作品
大家有幸親眼欣賞,并紛紛試戴!
“ 我對3D打印和CAD的熟練程度,也像學語言時反復背誦單詞一樣鍛煉出來的。在使用軟件時,技術成為了一種無意識的存在,左擊或者右擊鼠標、點擊回車鍵、或者滾動鼠標滾輪,手、眼的協調合作,成為了無意識的一系列動作。我手中的鼠標可以視作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在屏幕上操作鼠標跟我手拿著錘子或者鉛筆是一樣的。 ” Bin說。
是不是有點。。。像一個人。。。
“ 我的制作技術和想法是同樣重要的。想法是一種長期的儲備,隨著時間增長,你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他們的作用,而技術也是這樣。它們之間復雜的內在聯系在我最后的系列作品里得以發展。我在這個系列里,用立方體的網格創作出一種如可變織物的結構,使用3D打印制作,或者你也可以使用激光焊接技術來制作。 ”
“ CAD是能實現我作品的關鍵,3D打印技術使用獨一無二的材料、工具與制作過程。在我的創作中,我不是唯一的作者,數碼技術、材料和我共同合作,呈現出最后的表現形式。這對我而言是可以成立的,我所思考的就是我們與網格化城市之間的互動聯系。我開始看到我創作的作品包含更深層次的關于人類與技術的內涵。 ”
Bin在講座中詳細分享了個人作品的靈感來源
例如從墨爾本、上海等城市建筑及地理風貌中
而來的形態與顏色元素
' The meta-narrative is one of a parallel between the role of the grid in city making and the digital grid’s role in my jewellery making.'
——By Dr. Bin Dixon-Ward
這次的講座分享就到這里
歡迎繼續關注AIVA更多有意思的大師講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