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 | 日本的海報設計為什么自成一派?
日本的海報難以用一個精準的感覺性的詞匯描述,這些詞語可以是簡約,嚴謹,截止,沖擊力強,配色有新意,講究字體使用。但是我覺得更重的是海報的元素無論是原創,再創還是組合,都有一種井然有序的邏輯來表達海報背后深層次的人文關懷和情感。
上面這一張是去瀨戶內海藝術祭時看到的海報,這張海報幾乎張貼在瀨戶內海附近的任何一個島嶼和宣傳冊上。同行的伙伴說,這張海報真好啊,深邃的藍,駛向遠方的船讓人想要一起探索和前行。
海報的意義大概也之于此,絕不僅僅是信息的告知。在某一瞬間給人的觸動,無論我們是否可以看懂海報中藝術形象的深意,都才意味著一張海報是成功的。
追溯起日本海報的歷史應該從20世紀初開始,20世紀初全世界范圍內的藝術思潮有了改變,從那時起日本開始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無論是飲食,產品,生活里的一切都與西洋開始聯系。從50年代初開始,日本海報設計從各種西方海報設計藝術流派中廣泛吸取了自己所需要的有益養料。法國卡桑特爾英雄主義風格強骨霸焊的章法構成,瑞士蘇黎士派和馬塞爾派冷抽象主義風格的嚴謹、秩序、簡約,以波爾蘭德為代表的美國本上設計師的生辣、自由與不羈等等,這些,都為以后日本海報設計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參考依據。
對于平面性的那種從容不迫的傳統感性,使得日本海報設計能有別于西洋設計風格,和服、包裹布、折紙等日常生活用品中日本人對平面的喜好都時有流露,作品幾乎都采用樸素得近于古老的敘述方法平鋪直敘,沒有陰影的平面表現簡潔單純,平和中卻有無盡韻味,這種以樸素的內容和比內容更樸素的表達方式所帶來的美學新地,不僅在20世紀初對歐洲印象派畫家們產生過影響,也直接成為了以后現代日本海報設計表現的根本特點。
在對日本海報設計風格形成的經驗的總結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沒有任何形態和色彩自身能夠自成體系,而是所有形態和色彩在同一感覺的功能結構中各顯其能,共同發揮作用。結果是全部形態關系和色彩關系的概念要求人們認識到,在社會環境中不存在無價值的形態與色彩,并由此而構成關系整體和教育整體,所以追求一種代表社會環境的新造型就成了每個新時代的任務。
也成就了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印記。
Japanese Exhibition Poster: The Hurly-Burly Chorus: Urban Symphony in Sumida and Asakusa. Toshimasa Kimura. 2013
Japanese Poster: 3.11 Movie Festival. Haruna Yamada and Hirokazu Kobayashi (SPREAD).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