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上海國際藝術節“全球對話”
今天上午,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迎來了全球對話ARTRA自定藝的首場會議,本次活動的主持人是AIVA的學術主持姜節泓教授,AIVA師生也一同前往上海紐約大學參與了這次講座。
活動以“每當藝術變幻時”(When Arts Become Magical)為主題,探討了藝術如何在不斷的演變中重塑過去,引領現在與未來。
活動開幕式由上海紐約大學文理學部主任David Atwill主持,他介紹了NYU全球校區的發展和教育理念。Atwill強調了NYU上海校區在培養全球化視角下的學生方面的自信,以及學校對于未來探險的信心。
主持人姜節泓在活動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對話的目的在于重新審視藝術如何重構過去,為現在和未來帶來新的啟示。他強調了本土精神如何轉化為國際表達,推動城市文化創造性、可持續性和流動性的發展。

上半場 藝術創作方向
在第一場討論中,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嘉賓分享了他們在表現和跨領域交流中的創作經歷。
舞者謝欣(謝欣舞蹈劇場創始人)介紹了自己創立的舞蹈劇場,并分享了舞蹈作品的創作背后的理念。她認為,舞蹈是一種發現自我的途徑,也是與他人相遇的方式。
黃芳翎(演員、導演)則探討了戲劇與現實的關系,她強調戲劇作品應當引發觀眾無法言說的情感,這是戲劇真正的力量所在。
Sven S?ren Beyer(七階段表演藝術公司創始人)分享了他在舞臺藝術中運用高科技的實踐經驗。他介紹了舞臺藝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以及如何將人類動作轉化為視覺藝術。
胡介鳴(當代藝術家)則從技術對藝術的影響出發,強調了情感與審美在藝術創作中的核心地位。他認為,藝術能夠最快速地反映時代的變遷。

Q
觀眾提問:
劇場引入很多新劇有ip價值的如何平衡商業與藝術性?劇場負責人也有這個責任我在思考如何平衡
謝欣:
我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位編舞者。我不僅創作自己的舞蹈作品,還為他人編排舞蹈。我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所以我不是一定要賣IP。觀眾、市場也在逐漸發展,這是時代的必然過程。盡管如此,我們仍需持續努力。對我來說,商業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更期待藝術的不斷進步。
下半場 節展運營方向
在第二場討論中,藝術節組織者和城市開發者共同探討了藝術節如何促進城市文化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陳安達(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介紹了上海西岸開發的背景和發展規劃,強調了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在未來城市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他還分享了西岸藝術節如何將藝術作為城市發展的引擎,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
Elaine Anne Bedell(南岸藝術中心首席執行官)、Christl Baur(林茨電子藝術節總監)和Jeff Khan(墨爾本亞太表演藝術三年展創意總監)分別介紹了英國、奧地利和澳大利亞的藝術節經驗。他們強調了藝術節應該為城市帶來多元化的文化體驗,吸引游客,促進文化交流。
本次國際藝術節的全球對話為藝術家、策展人和觀眾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創意、探討技術與藝術融合的平臺。與會者們共同探討了藝術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強調了創意與可持續性的重要性。這場對話不僅為參與者們帶來了新的啟示,也為上海的藝術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想象力。
部分圖片信息來自ARTRA自定藝